绿联 DH4300Plus 4 盘位 NAS 全方位深度实测

2025-06-04 12:40 发布 来源 : NASBox
首页 文章推荐

绿联 DH4300Plus:

一款面向入门级用户的 4 盘位 NAS 私有云产品,搭载 ARM 八核处理器,标配 8GB 内存,运行最新 UGOS Pro 系统,支持多平台访问,文件管理,相册备份,影音娱乐和 Docker 应用等功能。

硬件配置:

搭载 64-bit ARM Cortex-A76 与 Cortex-A55 SoC 八核心处理器,内置 6TOPS 算力的 AI 加速 NPU,标配 8GB LPDDR4X 内存和 32GB eMMC 闪存;存储方面有 4 个 SATA 硬盘位,总容量可扩至 120TB;外部接口有 2.5GbE 网口,HDMI2.1,USB3.2 Gen1 x2 和 USB Type-C 3.2 Gen1 等。

开箱

设备是首发 13 号就下单购买的,不过是 22 号才开始陆续发货。拿到的快递箱比较小,而且也很轻,这里就不拍附送的礼品了。

相比以往绿联的其他 NAS 型号产品,这次连成品包装都省了,少了一些仪式感了

先看看全家福,配件有:电源适配器、网线、电源线、硬盘螺丝、螺丝刀和说明书

12V/6A 72W的电源适配器,对于这台 ARM 四盘来说肯定够用了

说明书

还有一个贴心提醒:搬移设备时,请用双手托扶底部。切勿直接提拉顶盖,避免设备脱落导致机身损坏。

外观看起来还是挺简洁好看的,无论是放在办公桌面还是电视旁边都能很好融入家居。虽然是 4 盘位机器,但空间利用比较高,所以尺寸控制比较好。

整体呈银灰色调,顶盖和主体两种拼色还是挺好看的。中间是 NFC,手机轻轻一碰,即可快速注册绑定。

下面分别是: 电源键、网卡指示灯、硬盘指示灯 x4、USB Type-C 3.2 Gen1 接口

不过还是要重点提醒,外壳看起来有金属光泽但其实都是塑料,拿起来重量比较轻

两侧底部都有散热开孔,里面是有金属防尘网罩的

整体来说做工还是可以的,远看挺不错,细看也还行,但拿在手上还是感觉没有金属外壳质感好

背面顶部有密集散热孔,加强对硬盘进行散热

下方的接口分别是:HDMI 2.1接口、USB3.2 Gen1 接口 x2、2.5GbE 网口、复位键和 DC电源接口

底部四周有防滑脚垫,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设备震动

掀开机器顶盖,这里是有磁吸固定的。

不得不说,喷涂颜色效果不错

顶盖的四角是有磁铁的,我个人是更喜欢这种磁吸固定方式的,不过移动设备一定要注意

硬盘笼有 4 个 3.5 寸硬盘位,相邻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抽拉以及散热

硬盘托架材质是硬质塑料,强度是够的不用担心,不过看起来太廉价了

不清楚是不是前端有硅胶固定原因,实测运行机器静音效果好像还挺出色的

这里上 4 块 500G 硬盘组一个阵列作为简单测试一下

简单看看设备内部,里面也是做了大量的散热开孔

系统

因为处理器是 ARM ,可能大家会担心系统体验不一致。这里我也是重点测试了,除了没有虚拟机,Docker 只能安装 ARM 版本外,其他基本上 x86 设备体验是一致的。

使用手机碰一下设备的 NFC 位置,就会弹出下载页面和跳转绑定设备。这个对于新入门小白绝对的好评,一气呵成,建议后面设备都加上。

为了更好演示和截图就不使用手机操作了,下面演示 PC 网页端流程都是一样的。我平时用的最多也是网页端,和客户端区别只是不能同步本地文件。手机端体验还是挺不错,不过这里就省略了,不然文章太长了。

这里配置需要时间比较久,等了差不多 2 个小时(不清楚是不是家里网络慢,下载镜像久的原因)

设备重启完成后,就可以正式开始使用了

初次进入系统有教学指引,对于第一次接触 NAS 的小白还是挺友好的

安装了 4 块硬盘都能正常识别到,比较可惜的是设备没有 M2

推荐做一个 RAID5 比较合适 ,有 3 块盘空间存放数据,用一块盘作为保护

文件系统可以选择 Btrfs,支持文件快照功能会比较实用

创建完成后,硬盘之间会自动同步数据就可以不用管了

硬盘温度控制的挺不错的,散热风扇只有靠近才能听到声音

关于本机,可以看到设备的相关信息

这里的版本和 x86 机器版本(1.4.0.2480)不一样

应用中心

除了没有虚拟机和 Docker 类型的套件,自带的套件都是齐全的。

为了模拟日常运行,里面的全部套件都安装上了

资源占用并不高,内存占用也没超过 2GB

相册,支持人脸识别,位置地图和 AI 分类,手机端也可以自动备份照片到 NAS

人脸识别功能也是有的,不过我没有测试(目前没找到好的照片测试素材)

音乐,用户可以将音乐存放到 NAS 上,这样用 NAS 也能进行播放了,手机端也是可以的。

可以按文件夹分类访问,这里的话播放有声书是比较方便的,当然最好可以单独出一个应用

影视中心,可以自动识别电影或者电视剧进行刮削,小白用户也可以轻松获得海报墙提升观影体验

对于已经习惯用 emby,jellyfin,plex 这类老用户刮削好的影视文件可以无缝转移到影视中心

播放 17GB 大小的 4K 视频转 1080P,拖动大概需要 6s 加载,处理器占用 12% 左右

播放 21GB 大小的 4K 视频转 1080P,拖动大概需要 7s 加载,处理器占用 13% 左右

4K 都是可以调用 GPU 流畅硬解解码的,但不清楚是不是 BUG,面板的 GPU 不显示利用率(客服说是调用专用模块,不体现 GPU 统计)

HDMI 直连播放,可以使用手机控制视频播放

文件管理,支持拖动上传,快捷键操作和远程挂载等功能

在线文档,直接网页在线编辑都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不是远程网盘挂载本地功能,希望后面可以出一个这样的功能就可以省去 Alist 了

网盘工具,支持 NAS 本地和网盘文件之间上传和下载功能。百度网盘创建自动同步任务需要会员,115 网盘目前还不支持自动同步任务,所以我目前用的是阿里网盘,不需要会员也可以使用自动同步功能。

同步与备份,两台设备之间同步数据

安全管家,虽然不清楚有没有用但是开着就感觉放心

下载中心,直接下载资料到 NAS 中,手机上也能进行查看设置

迅雷,用来下载冷门资源还是比较有用的

DLNA,这个我比较少用到

文件版本管理,一般建议启用,虽然会占用一部分性能和空间

控制面板

里面默认就已经设置好了,不清楚的不建议乱设置

文件服务,支持 SMB、FTP、NFS、rsync、WebDAV 等传输协议

设备连接,登录账号支持远程访问服务

硬件与电源,支持通电自动开机和定时开关机功能

网络设置,这里可以看到网口是支持 2.5G 的

安全性,支持自动封锁 IP 防止被爆破